四月,是一年春茶采摘的关键期。从清明后开始,昌宁县的20余万株古茶树在春风里绽开新芽,渐次进入采摘季。目前,野生型古茶树鲜叶已基本下树,栽培型古茶树正是采摘加工旺季。
经过一个冬季的蛰伏和酝酿,古茶树新冒出的芽尖鲜嫩、青翠,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制作古树红茶和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的最佳原料。古茶树主人和承包采摘古茶树的茶企纷纷抓住最佳时节,采下一枚枚春尖,制成滋味醇厚的古树茶,满足市场的需求。
昌宁县漭水镇河尾社区老寨子村民小组村民禹光顺家旁的栽培型古茶树上,夫妻俩和请来的采茶人搭起架子、爬上茶树,一捏一提间,娴熟地采下古树茶鲜叶。
“我家这棵茶我家爹就说下给我,他们记得就有这么大,我小时候经常爬到树上去玩。”禹光顺说,“现在我们每年也爬树采茶,每年都有人定着来拿,价格每公斤100元,每年的产量40至50公斤,今年虽然还没有采摘完,但看着产量也差不多。”
古茶树上采茶忙,茶企车间制茶忙,每个茶叶加工企业里,生产线不停运转,鲜嫩的茶叶经过不同的工序后,当天就可以制成红茶、晒青、白茶。村民于金祥依托当地茶叶资源优势,在家门口搞起了古树茶加工,既帮助茶农节省了鲜叶运输成本,又能及时生产加工,减少鲜叶损伤,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制茶人。
“我从2010年开始做茶,10多年来一直做老寨子片区的古树茶,前些年一直做晒青为主,近两三年又增加红茶、白茶,每年的加工产量都4吨左右。”于金祥说,“这些年来我做的茶基本没有库存,大多数都是定制茶,如果客人想买要提前预定,要不然有些茶叶是买不到。”
河尾社区作为昌宁县内栽培型古茶树最多的地方,茶叶是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近年来,社区通过强龙头、树品牌、带农户等方式,让茶产业成为了村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金叶子”。
河尾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忠强介绍:“我们河尾社区是栽培型古茶树最多的一个村,有古茶树28140株,今年由于雨水、气候的原因,大量的古茶树在这几天集中采摘,目前下树80%以上,预计今年的收入能够占农村经济收入35%以上。”
同在漭水镇的漭水社区大竹林自然村村民王文登家的古茶树在同一天采摘,六个采茶人在树上有序采摘,王文登和订购了古树茶鲜叶的茶企负责人一起守在树下,提醒采茶人注意安全和采摘标准,不时从树上接下采好的鲜叶,小心地摊晾在旁边一片阴凉的地方。
订购鲜叶的茶企负责人于兴富说:“昌宁的古树茶我做着很多,我就喜欢大的树,听到哪里有大茶树我都要去看看。我们昌宁的古树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客户比较认可。像这棵茶树做出来的茶叶都是有人专门定制,我自己做好后最多也就能喝上一两泡。”
“我这棵茶连续四年都是承包给他们,每年三万块,我什么都不操心,就搞搞日常管理,到采摘时候他们自己找采茶工来采摘。”王文登说,对于茶农来说,古茶树就是他们精心守护的宝贝,每一棵古茶树都是“摇钱树”,每一片叶子都是“金叶子”,管理好、呵护好一棵古茶树,几代人都能够享福。
漭水镇将依托古树茶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在茶旅融合上持续发力,推动产业由“单一业态”向“融合发展”转变,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漭水社区党总支书记许德发说:“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着力打造古树茶产业,每年可以为群众带来了1500多万元的收入。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茶旅融合,增加古茶树的知名度。”
近年来,昌宁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立足古茶树资源优势,全面加大保护力度,引导企业和茶农合理利用资源,古树茶已成为昌宁茶的一张名片。今年,组织有关乡镇和部门结合古树茶生产实际,全方位开展古树茶保护、生产、加工和流通服务工作,有效提升古树茶的采摘和加工水平,拓宽古树茶产品市场销售渠道,为促进茶农增收、茶产业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我们昌宁县20余万株古茶树正在大量下树,野生大理茶基本下树完毕,普洱种的古树茶正在大量下树。我们茶产业发展中心重点是做好茶农的古茶树保护、采摘,指导好他们的生产加工。”昌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洪斌介绍,由于前期雨水比较调匀,入春后气温持续上升,今年古树茶的产量大约增长百分之十左右,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据了解,昌宁县正立足于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在保护好古茶树的基础上,着力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努力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来源:昌宁发布 吴再忠 李德权 穆尚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